高中生心理解读:关于早恋-墙缝里的花(下)
注:这是一个高三女生在高考之后写的,真人、真事、真感受,让您从学生的角度了解早恋,了解学生的心理和行为。
上回书说到哇,初中早恋真可怕,墙缝偏开向阳花。所以该说说高中的“早恋”了。
我觉得吧,高中已经不早了。我要是说我的高中校风开放,不禁早恋,甚至还有点鼓励恋爱的氛围,以恋爱为荣,不知道有没有人信,但这是真的呀(我猜这样的环境跟很多大学很像吧)。
但是这样似乎也是有问题的。比如,谈恋爱的目的是什么?在这样的环境下,当天表白当天确定,恋爱持续几周到几个月不等(我称之为速冻恋爱,随时热随时吃),有什么营养呢?是为了恋爱而恋爱吗?什么是爱呢?太多事值得我们这个年纪的学生思考了。
那就还是举个例子吧(是一出大戏)。在我们上一届有一对学长学姐,双双是学霸,而且恋情稳定,我上高一时他们已经持续了一年多,是远近皆知的“模范夫妻”。学长称为Z,学姐称为L。他们的日常就是一起上课一起自习,没事的时候吃个饭,讨论一下学习。对!学习!他们真的是一点都不耽误学习,而且相互促进,羡煞旁人。但是他们到高二下学期的时候,一个跟学姐关系很好的老师出于好心,提醒她高三压力会很大,谈恋爱总归是要分散精力的。学姐一方面觉得老师的话有道理,一方面她也实在是用情深重,于是和学长商量假分手来让众多的老师安心。学长欣然同意。但是如果事情真的这么美好,也就不会有那天晚上她跑进我们宿舍一把抱住我的一个室友——跟她关系最好的学妹,涕泗横流的哭诉的这回事了。事实就是,学长早已暗恋了另一个学霸学姐S,但是跟L在人前的关系已经美好近乎完美,他不想先提出分手,也没有合适的理由。假分手让他有了假戏真做的机会。然而S学姐毫不知情,只是一个无辜的路人。但L学姐的人际关系非常好,有众多的死党,于是这件事的真相展开后,几乎整个班都孤立了Z学长和S学姐。这些事都发生在高三的一个只有十几个人的实验班里。
大概是上一届的这个班太过不太平,高三的老师们习惯了一有风吹草动就草木皆兵,接手了我们这届后还一直保留着十足的侦查能力。
那么,我高三的时候,也发生了很多事。在情感方面,我遇到的各种形式的纠缠有四个,光明正大表白的有两个,让我不怎么讨厌的有一个。
那就说说这一个吧。一天下了晚自习,微信里发来了一条表白的信息,那头是一个很文艺的男生,就叫C吧,我跟他高一的时候在诗社认识。对,会写诗的男生看起来很受女生欢迎吧,而且他长得也像个文弱书生。高二的时候关系好起来,经常聊天,不过聊的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我一直都以为是他善谈,也一直都没有关于恋爱的念头(不过我发现原来常聊天对于男生来说就是一种好感的信号啊,原谅我对男女生心思的差异理解不深)。不是我绿茶,我就只是当朋友而已(以后还是不随便跟人聊天了)。我遇到了难题,我不知道怎么拒绝一个比较熟识的人,或者说我不知道怎么在不伤害对方的情况下拒绝(拒绝不熟的人是没有心理负担的)。思考良久,我以我是同性恋的理由拒绝了他。此举大概延续了友谊,也换来了一些情报,关于他的前女友Y。我认识Y,同为住宿生而且也顺路,几次跟她一起回家,她也是诗社的,文采很好。他们在一起的时候像学术伉俪,充满文艺。后来Y出国,他们就分手了。C告诉我,他是为了Y能没有牵绊,安心出国学习才跟她分手的,本来Y是很喜欢他的。他把Y描述的十分痴情,把自己描述的大义凛然,虽然我不太相信。两个星期后,我看见C在中午无人的教室里温情地抚摸着另一个女生的头发。去他的多情公子吧。还有,我写诗不输他。
稍有好感→表白→被拒→换一个→在一起,真的是很速成了,但是,为什么要这样呢?
谁和谁在一起了,谁和谁又分了,是谁先劈的腿了......我们每天在这样的八卦中见怪不怪,似乎一段感情理所当然的就应该开始又结束。为什么呢。
注:持续发布心理学相关内容、情绪管理、心理健康等,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