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心理治疗:治疗原则(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
在过去的 30 余年里,有关抑郁障碍的心理治疗研究文献较多,包括各种专业心理治疗的方法,但总体的数量上和质量上仍逊色于药物治疗,并且主要侧重 于个别心理治疗,以及住院和门诊患者。近年来,已有部分研究开始涉及探讨不 同形式的心理治疗在抑郁障碍中的应用,包括团体治疗、电话咨询,以及电脑或 网络辅导等。
3.3.2.1治疗原则
所谓心理治疗,根据英国牛津英文字典中的定义,是指“通过沟通来处理精 神疾患、行为适应不良和其他情绪问题的各种形式治疗,即一名训练有素的治疗 者与患者建立起工作关系,旨在减轻症状、纠正不良行为方式,以及促进健全人 格的发展”。从该定义中不难发现,治疗师的资质非常重要,另外,患者的意愿 和治疗依从性也非常关键。
尽管心理治疗的流派和种类各有不同,但具有治疗作用的核心成分具有共同之处,特别是治疗抑郁障碍的心理治疗方法常具有以下共同特点:
1)目标为减轻抑郁的核心症状;
2)每种心理治疗都有各自特殊的设置;
3)心理治疗聚焦于患者当前的问题;
4)治疗师和患者都要求保持积极主动,后者通常有回家作业;
5)通常有症状的检测,一般为量表的评估;
6)一般都具有疾病心理教育的环节;
7)治疗是具有时间限制的,通常合并药物治疗。
现在,很多个体心理治疗的手 段经过改良之后进行团体治疗,并加入了一些新的技术,但治疗的关键环节仍被 保留。
何时何地开始心理治疗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与患者、治疗师以及整个医疗系统有关。在患者方面,需要考虑到特殊人群(如孕妇)、药物禁忌症、患者的个人倾向性、支付能力等等。其中,患者的个人倾向性也受到社会、文化背景、 媒体宣传以及对药物不良反应的恐惧的影响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治疗师方面,包括是否能提供专业的心理治疗并且时间、能力和场地等因素。医疗系统方面包括提供资源的能力和资源的可获得性,如某项心理治疗是否属于医保涵盖范围等。
医生在选择某种心理治疗时应考虑相关证据,特别是对于特殊人群是否有特 别推荐。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治疗的安全性和相对禁忌证也应充分考虑,如果患者存在严重的消极观念,应首先考虑药物治疗,并注意药物治疗的疗效和起效时间,必须避免单一心理治疗。
需要强调的是,治疗方案的选择上需征求患者的 意愿、心理治疗适用于轻度到中度抑郁障碍和特殊患者(如孕产妇、药物不耐受 者等)的急性期治疗,亦可与药物治疗合用适用于不同严重程度抑郁障碍治疗的 各个阶段(包括急性期、巩固期和维持期)。
心理治疗一旦考虑使用,必须有机地整合到抑郁障碍患者的精神科治疗方案之中,而不是独立于整个治疗方案之外。同药物治疗一样,也存在医患两方面因 素对心理治疗疗效的影响,即:治疗师的资质、技能与受训经历等,以及患者的 病情严重程度、病程、对心理治疗的态度和观念、早年生活经历(如创伤)等。 简而言之,心理治疗对于有心理社会应激和心理因素的抑郁障碍患者是有效的。
心理治疗本身也可能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如治疗需要充裕的时间和足够的耐心,以及治疗的费用等,这些对部分患者而言可能是难以承受的。再者,心 理治疗工作本身也会让患者产生焦虑或其他强烈的体验或反应,部分患者也是难 以应对与处理的。一般而言,如果急性期治疗 4-8 周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症状改善率<20%),治疗医师应该重新评估病情、根据不同心理治疗方法的特点考虑调整心理治疗的频度或不同的治疗方法与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和其他物理治疗 等)。
内容来自: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第二版